上海海事局“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

发布者:彭宜蔷发布时间:2021-06-24浏览次数:573

一、前言

风云激荡,大潮往复;胼手胝足,春华秋实。“十三五”期间,上海海事局在交通运输部党组和部海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栉风沐雨、勠力同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依托区位优势,厚植人才优势,巩固先发优势,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推长三角区域融合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默默奉献,收获累累硕果,写就磅礴篇章。

历史烛照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海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身处变革风口和创新潮头,上海海事局肩负贯彻党和国家战略意志、破解行业和区域发展难题、履行“三保一维护”职责的历史使命。投身新时代,全局上下瞄准方位,蓄势待发,锚定目标,破浪前行。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背景下,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为依据,广开言路,凝心聚智,以互联网、视频、现场等多种渠道,通过问卷、对话、访谈、群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在更宽的战略视野、更大的空间格局、更长的时间维度、更系统的价值追求上重新审视和谋划,总结成绩和不足,梳理优势和短板,找准瓶颈和堵点,厘清机遇和挑战,阐述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积极谋划一条具有时代特点、海事特征、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凝聚了全局智慧,体现了全局意志,是指导上海海事局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局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水平年为2025年。

二、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处于全球贸易市场前沿、作为国际经济走向晴雨表的航运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航运格局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窗口和航运要素高度集聚的上海,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上海海事未来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为上海海事实现新的发展、体现更大作为拓展了空间。

当今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全国各行各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事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要当好排头兵、示范者,对上海海事全面履职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上海海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当今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历史新时期。上海海事必须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新审视自身战略价值与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落笔着墨,加快改革步伐,抢抓发展机遇,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海事一体化相互借势、携手创新,输出更多海事方案,体现更大海事作为。

当今海事,正处在加快创建国际一流海事机构、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支撑“两保一实现”的战略新要求、实现从“小港监”迈向“大海事”的历史跨越期,上海海事作为全国海事系统的排头兵和先行者,面临赋予更大使命、开展先行先试的新机遇。新发展阶段,上海海事具备极具特色的区位优势、职能优势、政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但对标上级要求和人民期待,对标历史使命和发展需求,水上交通安全系统性风险需要根本性释放,干部人才、法治体系、科技装备、资金保障等要素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大局需要更加精准有力。

面向未来,上海海事必须坚持全面、辩证、长远地审视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发展的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发展信心,优化发展模式,把握发展定位,改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加快实现上海海事发展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转变,由相对独立向系统融合转变,由资源要素推动向集成创新驱动转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出“组合拳”,按下“加速键”,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开创上海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发挥既有优势、突破发展瓶颈,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能,以法治建设为牵引,打造世界一流海事机构,推进海事治理现代化,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带动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走出上海海事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宗旨意识。坚持和加强党对海事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便捷、绿色环保的需求作为上海海事努力奋斗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要、管理为先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实时感知公众需求,倾听人民心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综合施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范化解水上交通安全重大风险,用绣花功夫破解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痼疾顽症,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创新变革。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先行先试、突破攻坚,围绕海事治理的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全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突破发展制约,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使创新成为驱动上海海事发展的强大“引擎”。

——坚持协同融合。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注重部门间协同、区域间协调,增强海事发展的联动性、整体性。促进海事工作与国家重点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相衔接、相融合。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管理、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上海海事局“十四五”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海事机构,当好全国海事系统排头兵。

具体目标是:

——安全监管引领示范。动态感知、信息顺畅、反应迅速、指挥高效的智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全要素深度融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耦合联动、全领域多元共治的水上交通安全共同体初步形成。水上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优化,搜救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船舶排放控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航运海事治理示范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上海海事成为航运安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示范引领者。

——海事服务品质一流。“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航运营商环境海事服务样板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深度融入并有效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升级优化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监管服务举措,助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博会、花博会等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海事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

——综合实力系统领先。长三角“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体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中远海服务保障能力取得突破。干部队伍规模总量、专业结构、能力素质与上海海事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卓越·一流”为内涵的上海海事文化品牌效应凸显。

——科技应用成效卓著。加强“云、数、网、端、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事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治理方式变革,深化应用新一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船)、5G、大数据技术赋能海事业务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海事数据具有区域示范性的睿智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为主体的智慧海事应用新平台全面建成,数字化、智能化在海事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国际影响有力彰显。国际化人才数量和影响力系统领先。国际海事履约能力全面增强。深化区域双多边合作框架下的协调和配合,深度参与国际、区域海事组织事务,推动建立合作新平台。积极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中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上海海事作为中国海事开放合作开路先锋的地位作用日益彰显。

(四)发展布局

立足上海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地位,聚焦“先行示范、引领系统”,统筹上海海事发展优势,整合全局监管资源,拓展海事作为空间,强化海事服务供给,丰富海事文化内涵,加强区域协同融合,加快形成上海海事“发展两翼,提升中段,走进深蓝,服务全国,迈向世界”的发展布局。以这样的定位要求审视上海海事发展格局,并调整、优化,打造浦江两岸海事服务示范区、长江口水上交管引领区、洋山临港海事创新试验区、中远海船舶监控先行区。四个版块互为关联、高度融合、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是中心辐射,打造浦江两岸海事服务示范区。结合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规划,顺应浦江功能转型趋势,以支持保障世界级滨江水域建设、浦江游览世界级旅游精品项目、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场馆为重点,以保障水上人命安全为核心,持续丰富和完善管理措施,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统筹优化既有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保障资源,完善水上搜救应急基地与执法监管站点布置,加大5G等数字化新科技应用,拓展无人机在海事监管中的应用,推动装备、人才、科技、法规等全面集成融合,形成构建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的黄浦江水上监管和交通组织新模式,提升核心区水上活动的安全度和体验度。积极参与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等活动,扩大海事影响力。建立综合类专家智库、研究中心、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科学决策、高效管理。依托北外滩、陆家嘴-世博等航运总部经济和各类航运市场主体集聚的核心承载区,充分发挥局总部机关、上海船员评估中心、中国海事调查实验室、船舶油污理赔事务中心、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基地、海事政务中心等机构功能,坚持黄浦江两岸水陆协同发力,积极拓展非传统领域海事服务,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功能,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探索有效路径,做好示范引领。

二是枕江达海,打造长江口水上交管引领区。充分发挥长江口门户和龙头作用,以保障黄金水道安全、畅通为重点,聚焦通航效率,优化通航秩序,开展长江口通航饱和度研究,积极推动长江口导助航设施建设工程,统筹锚地资源开发利用,助力长江口辅助航道建设,推动有效分流,推进崇明VTS分中心建设,强化海事安全供给,建设信息聚汇、高度集成的上海水上搜救指挥平台,建设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探索构建海上智控大脑,实现动态感知、交通组织、智能避碰、智慧监控、应急指挥、数据智享等功能。积极推进长三角通航资源共享共用和通航规则相融相通,利用新技术新海事协同监管模式,提升海事服务长三角地区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能力,助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协同发展,引领海事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和水上搜救合作联动。助力长兴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全面提升监管与服务水平。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服务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守护好一江清水。对标国际一流邮轮母港,逐步完善配套海事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监管与服务水平,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经济中心。

三是立足前沿,打造洋山临港海事创新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推动规则规定、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充分探索海事在服务自由贸易,促进航运经济发展,实现运输高度开放、口岸高效便捷、货物自由进出、航运功能集聚等方面的可为空间,建设航运营商环境海事服务样板,打造临港新片区海事制度创新“孵化器”和“蓄水池”,支持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创造经验。依托洋山港智能港口建设和金山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服务举措创新,抓住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重大契机,开展智能航运政策法规、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机制、监管应用平台的研究和试点,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推动沪浙船用保税油跨区域协作,扩大船舶维修、物资配送、集拼中转等服务规模。探索建立临港新片区船员管理制度,在便利船员培训机构和海员外派机构准入、便利外国籍海员就业、保障海员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及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上海海事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的协同联动,加强国际海事前沿研究,积极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供中国标准、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事务治理。

四是向海图强,打造中远海船舶监控先行区。立足大海事下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推动建设中远海海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提升管辖海域动态感知和监测预警水平。初步建成近海“岸基系统全面指挥、海巡船艇定点值守、无人机常态化监视”、中远海“天基卫星全域覆盖、船载系统现场指挥、飞机抵近查证识别”的陆海空天立体海事监管模式,逐步具备中远海常态化巡航、搜救值守和保障我国商船重要战略通道安全的能力。实施辖区东海专属经济区海域海空立体巡航,服务保障海上油气开采平台、风电设施安全运行,研究建立适应于海上安全监管及应急反应管理模式的海上巡航救助一体化指挥体系,建立健全上海水上应急空中救援指挥调度制度,提升中远海海上搜寻救助能力。完善船舶污染应急体系,提升中远海船舶污染事故处置能力。

四、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生命至上,构筑要素融合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探索构建新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模式。打造水上搜救指挥新模式。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构筑科学系统的本质安全体系。提升风险预警管控和隐患治理能力。健全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增强船员素质提升和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构筑规范有序的海事法治体系。完善海事法治建设。优化航运营商环境。提升规范执法能力。强化海事执法监督。

四是坚持担当作为,构筑融合共赢的开放合作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多双边合作新格局。开放合作参与全球治理。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构筑多元贯通的绿色发展体系。加强船舶水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升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坚持强基固本,构筑协同高效的综合保障体系。优化海事机构职能架构。完善海事执法管理体制。提升综合事务保障能力。

七是坚持人才兴局,构筑先进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人员招录引进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职工培训机制。

八是坚持创新驱动,构筑智能精良的科技装备体系。建设海事感知物联新基建。拓展海事数据新应用。做强智慧海事应用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驱动新引擎。构建基础设施及装备现代化新局面。

九是坚持守正创新,构筑卓越一流的海事文化体系。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海事文化传承创新。深化优秀文化品牌培育。加大文化传播效力。

十是坚持政治引领,构筑全面从严的党建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充满激情、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强化工会职能作用发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来源:综合计划处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