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航运建设 打造低成本物流通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28浏览次数:8

    一条低成本物流通道,可以带动商贸企业发展,更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并转变经营模式,让商贸物流企业和地方对外贸易受益的同时,企业自身也飞速发展。

    近日,重庆港务集团向"走转改国企行"采访团亮出他们的"成绩单":2008年,利润总额为1866万元,2011年,利润总额达到8503万元,增长356%;上交税金方面,2008年为6556万元,2011年达到16903万元,增长158%。

    港口建设:年货物吞吐能力提升至5000万吨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公司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置和要求,主要承担重庆市辖区内港口建设投资、对外招商投资和经营管理职能,经营港口装卸、仓储、航运、商贸物流及其延伸服务。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庆航运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公司董事长孙万发说,为加快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重庆港务集团重点实施了重庆寸滩二期、三期工程,果园一期、二期工程(含二期扩建)等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8.3亿元(项目总投资为130亿元)。

    其中,果园港规划建设5000吨级泊位16个,包括多用途泊位10个,散杂泊位3个,商品汽车滚装泊位3个。果园港设计年总通过能力3000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集装箱200万TEU,散杂货600万吨,商品滚装100万辆。果园港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

    同时,还投资5亿元对九龙坡、红溪沟、猫儿沱、蓝家沱等一批老港区进行扩能改造,新增吞吐能力500万吨。拟建的黄磏港、永川朱沱港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随着一批港口和港区的建成及改扩建投产,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该集团公司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由1600万吨提升到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年通过能力由25万标箱提升到183万标箱,为服务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铁水联运":发挥铁路水路优势

    去年,交通部在部分港口推出"铁水联运"试点,重庆港口"缺席"。可是,重庆物流并未受到影响,为降低成渝两地物流成本,成渝两地开通了铁水联运班列,此外,双方还在提高运量、简化手续等方面深入合作。

    "试点港口多为海港,货物吞吐量与内河港口相比,大得惊人。"孙万发告诉记者,重庆港口虽然没有试点,但是也开始建立起以港口为依托、铁水联运为支撑构建的全程物流经营新模式,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完成全程物流量346万吨,实现全程物流收入近5亿元,为自有船舶提供货运量44.2万吨,占船舶货运总量的16%。

    "铁水联运的最大障碍,是与铁路部门的合作是否顺畅。"孙万发称,该集团就与成都铁路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效缓解铁路制约港口集疏运发展的瓶颈问题,2011年完成铁水联运量800万吨,占集团公司货物吞吐量的23%。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具有大运能、低成本、节能环保的优势,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结合,可有效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与外界沟通联系。

    "前港后园":产生货物聚集效应

    我市还着力打造港口"前港后园"的功能布局。其中,重庆港务集团与上海华宏控股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组建起"九港钢市"的综合物流发展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商贸类物流企业的仓储、加工、委托采购、金融服务等融为一体,即货物聚集形成的"前港后园"模式。

    "此举有效探索出了一条港口为商贸企业提供低成本物流通道,商贸类物流企业为港口带来货物聚集效应的‘前港后园’物流发展新模式。"孙万发说。

    据介绍,实行这一新模式后,重庆到上海的航运收费,由0.03元/吨/公里下降到0.01元/吨/公里,重庆到上海航线距离为2400公里,这样算来,一吨货物的成本下降了48元,水运优势凸显。

    此外,重庆港务集团与中远物流、重庆能投集团等相关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丰富综合物流要素资源,推进大客户战略,聚集起如重钢集团、达钢集团、威钢集团、德钢集团、开磷集团、普光集团、蓬威石化等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拥有了稳定的基础货源支撑。

    重庆港务集团还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以西部现代综合物流航母企业为目标,今后,将向全程物流和综合物流经营模式转变,全面建成集装箱枢纽中心、大宗散货集疏中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和结算中心,加快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