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给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2-01浏览次数:151

   2011年年底,《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该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厦门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航运物流服务,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租赁、信息咨询、口岸通关、航运代理、海运结算、航运人才培养与后勤补给、海事支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航运物流服务体系。

    新年伊始,从厦门港口管理局继续传来利好消息:2011年,厦门港科技先行,采取科学管理,利用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实现了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5亿吨的"量"的突破,而且不断打造绿色港口,获得了"质"的进步,持续给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科学管理建设国际卫生港口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对台海上客运口岸,包括一个设计十万吨级的邮轮泊位和四个千吨级客轮码头,旅客年吞吐量150万人;年均国际邮轮靠泊达30余航次,出入境国际邮轮旅客达到4.5万人次,并在逐年增加。

    "通过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活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能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口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蔡良涯指出,"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增强口岸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成为厦门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良好载体,有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外经贸发展。"

    在创卫工作中,厦门港因循绿色港口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要求,建立了突发事件应对、媒介监测与防控、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固液废弃物处理、环境卫生等防控手段专用设施。2011年11月,厦门国际邮轮中心通过了国内专家组的论证和验收,正在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成为国际卫生港口。

    厦门港还通过科学管理,创新性开展地方港口和口岸联检部门的实质合作,改善港口通关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同时,加快交通电子口岸厦门分中心的建设,改造和优化港口物流业务流程,提高港口企业工作效率。

科技创新提高港口效率

    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建设港口智能交管系统,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浪费、节约资源的目的,在这一方面,厦门港下足了功夫。

    近几年来,厦门港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基本建成了覆盖港口主要海区和港口码头区域内部的监控平台,全面服务于进出港船舶管理、航道通航和航道建设、引航服务、港口生产安全监督、防台防汛等。

    2011年,厦门港加大监管设施投入、创新服务举措,努力提升港口通航能力,先后实施"郑和一号"引航信息系统、厦门港VTS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二期)和台湾海峡VTS系统建设,加强船舶港内交通流组织协调,以降低港口海上交通事故发生,努力应对进出港船舶大型化和数量大幅增加对通航能力的更高需求;并充分发挥码头、航道、锚地等船舶通航、停泊点的潜在作用,提升船舶进出厦门港效率,以港口效能提升促进节能减排;通过推进口岸通关信息化建设,促进口岸进出效率提升,提高危险货物通关查验信息化水平。

    如今,在厦门港海域,海上交通安全公共信息平台、进出港船舶调度引航系统、港区智能监控等一批科技信息工程项目的应用随处可见。在科技保障下,目前,厦门港十万吨级航道具备双向通航能力,另据统计,2011年以来,厦门港有超过4万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港,同比增长7%,其中1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1185艘次安全进出港,同比增长20 %。

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促发展

    从2008年开始,厦门港先后完成《厦门港节能减排规划方案研究》、《厦门港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和《厦门市建设低碳水路交通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3)等节能减排工作的方案研究和方案设计工作。基于以上研究,厦门港还确定了建设低碳港口基础设施(例如靠泊船舶使用岸电、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广应用低碳港口装卸及辅助生产设备(例如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油改电"、集卡"油改气"、起重机高压预激磁技能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优化港口布局及操作方法(例如优化港口布局、节能操作培训工程),以及实现港口装卸设备智能化,建设完善港口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同时在船舶服务业也采用类似的4方面措施来提升全行业节能减排的状况。

    截至2010年,厦门港完成了46台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油改电"工程,改造后,每作业1TEU能节约1.15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4.43千克。接下来,2012年至2013年,厦门港还将投资7800万元对47台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实施"油改电"工程。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