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政府正式发布《上海综合保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7-28浏览次数:25

近日,《上海综合保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纲要根据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要求,以及浦东新区政府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的安排进行编制,用以指导上海综合保税区未来五年大力推动区域功能创新,深入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前沿阵地和浦东开发"二次创业"重要突破点作用。
《规划》回顾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就,指出三区"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和规范发展,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再上了一个台阶。自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正式设立以来,"三区"在功能创新和联动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初步形成了"1+1+1>3"的整合效应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与外高桥港区、浦东机场空港和小洋山港区联动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十一五"期间,综保区坚持"优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格局,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约占90%。还一直致力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探索符合综保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能降耗工作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同时,"三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一是功能拓展面临新的压力,如加工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仍需要创新思路,航运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功能依然薄弱,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区域联动发展亟待加强,尤其在区港一体化运作管理、综保区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等方面还有待于形成实质性的推进机制和措施。三是投资运作服务环境有待完善,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还难以跟上区内企业新型业务模式发展的需要,在优化监管服务流程、形成贸易服务便利化环境方面,离国际惯例仍有一定的距离。
《规划》分析,未来五年是上海综保区发展重要的机遇期:一是全球化发展深化促使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具有成功基础和经营成效的区域作为新的全球业务整合布局点,上海综保区将进一步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中心落户的集聚区。二是我国进口市场扩大对进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进口贸易服务空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新型国际贸易功能推动下,将带动以国际贸易为主导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向实体性地区总部升级。三是功能创新突破,有助于拓展和提升综保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和能级,国际贸易结算、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集拼中转、展示交易、离岸服务贸易等新功能的起步和成长,将带动区域经济规模提升和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四是在加工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压力下,通过推动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前端和后端环节延伸,研发、维修、检测等具有离岸特点、与服务贸易相关联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产业有望成为综保区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综保区要以"功能创新"和"区域联动"为发展主线,坚持功能创新与基础开发相结合坚持转变方式与保持发展速度相结合坚持"三区"联动与塑造各区特色相结合。上海综保区要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为推进抓手,坚持创新发展和区域联动,努力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成为浦东开发开放二次创业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创新窗口,有力发挥上海综保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重要载体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要突破点的作用,为提升上海世界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十二五"期间,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示范区"、"临空经济发展先导区"建设为契机,上海综保区将扎实推进功能拓展和产业升级,确保实现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持续提高,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单位工业产值能耗进一步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全国各类开发区中保持领先水平。力争在发展效益上取得新成果,在产业规模上跨上新台阶,在功能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预计到2015年,上海综保区企业经营总收入达到190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翻一番;税务部门税收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15%;海关部门税收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2%;单位工业产值能耗进一步降低到0.04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单位土地面积税收产出率(税务部门税收)由16亿元/平方公里增加到22亿元/平方公里。上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由22%提升到25%,其中进口额占全市比重由33%提升到40%;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比重由86%提升到94%;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占全国保税区比重由47%提升到50%;商品销售额达到15800亿元,年均增长15%;物流企业经营收入达到5300亿元,年均增长10%;航运及航运服务收入达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达到890亿元,年均增长5%。上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540亿美元,年均增长14%,其中进口额12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0万标箱,年均增长4%;保税区进出区货值29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口岸外贸进出口货值1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0家;新型国际贸易试点企业超过50家以上;融资租赁项目公司达到50家,形成80-100(架/艘)飞机船舶以及一批大型设备设施的租赁规模。
为实现上海综保区"十二五"发展目标,要围绕五大重点任务开展工作。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三区三业一平台"的发展格局下,创新和培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巩固和提升上海综保区服务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在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机场综合保税区"三区"内,围绕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高端先进制造业三大重点产业载体,将上海综保区发展打造成一个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二是促进功能创新,以功能突破促产业升级。在巩固和发展特殊区域传统特色功能的基础上,以更高起点推进创新功能,集中塑造产业融合和在岸离岸业务对接的功能平台,巩固提升服务产业高端化升级和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发展优势。率先在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航运金融、离岸型服务贸易等领域培育发展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新型业务,丰富向自由贸易园(港)区发展的功能内涵,有力发挥国际贸易示范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创新载体和先导突破作用。三是推动区域联动,以联动发展促模式转型。在现行三区统一管理、"市区联手"发展的成功机制下,为区域联动发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化探索,为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确立必要保障。将重点推进三个层面的联动发展。四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围绕产业发展和功能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体制机制合理顺畅、硬件软件配套完善的全方位、信息化、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商业配套建设,全面提高上海综保区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服务环境。立足于服务产业发展和功能创新,科学合理制定综保区形态规划,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条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水平,形成与综保区产业导向和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综合性、系统性、便捷化、生态化的软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