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产业市场规模巨大 航运保险迎来难得发展契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8-21浏览次数:15

    日前,保监会同时批复中国太平洋、中国人保在上海试点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并给出了6个月内完成筹建的时间表。航运保险作为连接航运业和金融业的服务平台,在作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上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2010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航运金融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动力,航运保险是航运金融发 展的重要支柱,保险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较快,特别是货运险和船舶险增长迅速。今年1至5月,上海地区船舶险保费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33.86%,是产险市场第三大险种,货运险保费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11%,两类业务合计12.50亿元,在上海产险市场占比为14.28%。目前上海船舶险占全国23.25%,货运险占全国14.85%。同时,中国的航运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海上保险保费收入仅占全球1%,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公认的航运中心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航运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航运保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航运产业沿供应链整合的新趋势为航运保险开辟了新的业务空间。目前,世界航运中心正在向亚洲与中国转移,资金、技术、信息等国际航运资源也将向亚洲地区进一步集聚。这将为亚洲尤其是中国航运保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事实上,目前不仅中资保险公司开始在国内航运保险市场展开竞争,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积极介入。不久前,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合作设立了"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发中心",专门从事针对国际航运与金融领域新技术、新发展、新趋势的研发工作,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美亚保险则特别针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推出了创新型险种"港口和码头综合保险"、"物流经营人综合责任保险"等。而这些良性竞争在推动了航运保险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保险公司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

  "去年12月,中国太平洋在上海成立了保险业内第一个航运保险事业部。半年多来,我们充分利用上海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把航运保险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内部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改革创新,航运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中国太平洋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过去中国太平洋的航运保险业务以属地分公司管理为主,总公司水险部负责业务指导,没有经营职能,航运保险业务的财务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由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航运保险经营体制改革后,航运保险业务的管理体制从原来的以"块"为主改为以"条"为主,总公司航运保险事业部直接经营重大项目,并对全司货运险、船舶险和海事担保等业务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扩大了航运保险业务的覆盖面,提升了航运保险业务的服务品质,整合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过去集中在上海等少数分公司的专业技术资源在全司范围内得到共享,一些对承保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新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谈及航运保险今后的发展,中国太平洋相关负责人同时提出两项政策性建议,首先是进一步支持航运保险新业务的发展。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承保的航运保险业务主要是货运险和船舶险,而对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所必须的海事担保、海事责任险、保赔保险等业务,经验还比较缺乏。希望保监会能在产品审批、人才培养、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新业务的扶持力度,促进航运保险的产业升级;其次是适当扩大航运保险业务的免税范围。航运保险业务具有可选择投保地的特点,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航运保险企业在上海地区的集聚,也有助于推动航运企业选择在上海投保。中国太平洋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市税务部门规定的免税险种为进口货运保险、出口货运保险、远洋船舶保险、集装箱保险四个险种。和国际相比,可免税范围仍然较窄。建议进一步争取扩大税收优惠险种范围,增强优惠政策的灵活性,促进国际和国内航运保险业务进一步聚集上海,进一步推动上海航运保险的快速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