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09年回眸:三大中心虎跃龙腾对外开放逆势飞扬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1-07浏览次数:142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的一年,但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贯彻国家战略的部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三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区"专项规划,有力推动了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三大中心虎跃龙腾,对外开放逆势飞扬。
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实现新跨越
去年8月17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夏德仁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未来大连的发展战略。其中,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成为重点。十几天后,代市长李万才在夏季达沃斯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旗舰"的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增幅目前仍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居沿海港口前列。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让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2009年再创辉煌--大连港集团吞吐量逆势突破两亿吨,大连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955万人次,这证明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目标距离大连愈来愈近。
大连港集团2009年完成吞吐量2.037亿吨,比上年净增1852万吨,增幅达10%。在大连港集团的拉动下,大连口岸预计全年完成吞吐量2.73亿吨,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三位。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大连港集团承担着东北地区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减弱、箱量下滑趋势,大连港集团迅速反应,一方面加大远洋干线开发力度,以线带量,进一步发挥枢纽港作用;一方面将触角深入腹地,全面推进内陆干港建设,不断延伸的集装箱内贸航线与大连港在沈阳、长春、吉林设立的内陆干港为客户搭建起低成本物流网络,吸引了东北腹地的大批内贸货源在大连港集聚,以内贸集装箱的增长弥补了外贸箱量的下滑。大连港的区位优势、保税优势、作业效率以及市场开发人员锲而不舍的推介,最终打动了全球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美国总统轮船,并将其部分国际中转货物中心由境外转移到大连港,地中海航运也将其在环渤海的部分中转业务转移至大连港。优质的码头服务,还吸引了中集的美西干线多条集装箱船在大连港进行换船操作,为口岸带来可观的额外箱量。
重新看海,大连已找到腾飞的新起点。走马黄渤海沿岸,目之所及的尽是港口腹地的"新工业"脉动。在大窑湾底和大连湾北岸为主的"两区"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内,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大众一汽30万台发动机、塞迈拖拉机、一汽道依茨等投资额和牵动力巨大的项目相继投产,一大批战略性产业的高档数控机床、风电设备、船用大型曲轴、大型海洋工程等项目纷纷布局大连,汽车、机床、重工装备等产业显现出集群效应。可以说,日益繁荣的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既充实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又进一步佐证了大连正发挥着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所应具备的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渤海之滨,黄海之畔,在"两区一带"这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40多公里长的黄金海岸上,大连现代装备制造业凭借得天独厚的临港优势,带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快速"升级",扬帆远航。
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初现
2009年,记录下大连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脚步。截至2009年11月,全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755亿元,比年初增长27%;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4亿元,同比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5215亿元,可比增长36%;保费收入107亿元;证券交易额740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金融业实现净利润89.8亿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东北地区最好水平。
不久前,星海湾金融城标志在星海湾正式亮相。作为大连金融业未来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形载体,星海湾金融城规划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将广泛聚集各类金融总部、区域管理总部、功能总部、国际财团总部、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财务中心以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等,成为资金流量巨大、辐射功能强劲、交易活跃的新兴开放型现代国际金融聚集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大连金融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国家战略使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为未来我市金融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区域布局:全面提升人民路国际商务区的金融服务功能,高水平建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中心,并以大商所为龙头,发展期货业这一我市最具比较优势的金融产业。
2009年,一批中外资金融机构被大连良好的金融产业绩效、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吸引,纷纷落户大连,渣打银行来了,锦州银行来了,盛京银行来了……去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权威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日前首次推出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公开发布,大连在环渤海及东北地区位列第一。
同时,大连金融业总部经济也在迅速推进。去年6月,百年人寿作为第一家总部设在大连的中资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此前大连已拥有的全国性中资金融类法人包括大连银行、大通证券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百年人寿的设立,使得大连的金融结构更为完善,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在天津、北京和沈阳相继设立分支机构后,去年9月,大连银行成都分行正式开业,11月又在辽宁"五点一线"的营口开设分行,创下令人惊叹的"大连银行速度"。
截至去年11月末,大商所期货交易量、交易额分别为7.3亿手和32.46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9%和27.2%。保持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地位,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和最大的油脂期货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扎实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正在破解……大连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脚步稳健而扎实。
对外开放,危机中杀出重围
尽管国际投资和外需急剧萎缩、国内外引资竞争形势日益加剧等多重不利因素夹击,我市对外开放终于突出重围。
恒隆地产、博格华纳联合传动、住化金港化工、台湾晶田科技、日本软银……过去的一年,我市成功引进一大批外资项目。因特尔芯片、融德特种材料、博世底盘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STX大连发动机工厂、平山重工大连新工厂竣工投产,宜家大连商场开业,佳能办公设备、帝业技凯、辉瑞制药、海港庆丰等外资企业增资扩建,欧力士投资性公司、伊势丹百货、JP摩根资产并购、世贸中心大厦、英格索尔总部大厦、伊藤忠生态长兴岛等重点在谈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不难看出,围绕我市"四个基地"和提升城市功能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发展,以投资性公司为重点的总部经济项目发展迅猛。1~10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3家,注册外资金额40.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2.93亿美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用外资实现全省第一。
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出口的地位举足轻重。我市千方百计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坚持保出口就是保企业、保稳定的理念,高度关注外贸企业生存经营情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加大对企业政策及工作扶持力度,使外贸企业具备较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确立了大连在东北地区出口的强势地位,外贸出口降幅逐月收窄。1-10月,全市累计进出口311.96亿美元,同比下降18.25%。其中,出口165.32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146.64亿美元,同比下降19.43%,外贸进口和出口均实现了好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去年,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德国维克高速钢切削刀具厂,海外并购成为拉动对外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境外投资增势迅猛,新增境外协议投资总额突破3亿美元。同时,境外投资规模显著提升。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