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1-07浏览次数:129

 

五年来,大连市围绕国家提出的"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组织开展了以港口为核心的新一轮港口和集疏运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港航服务业的发展,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
大连市振兴前后五年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比较
大连市振兴前后五年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比较
--海港以"一岛三湾"为核心,全力推进专业化、深水化大型综合枢纽港建设。基本完成了百年老港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口集群。港口资源整合结硕果,大连港与锦州港、葫芦岛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力。振兴五年累计完成港口投资超过300亿元,建设了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码头一期、集装箱码头二期和三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港口设施建设。港口的吞吐能力和实际吞吐量成倍增长,相当于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大连港。振兴五年,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9.8亿吨,是振兴前五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3%,比振兴前五年高4.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644.9万标准箱,是振兴前五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2%。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6亿吨,是2003年的2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2.5万标箱,是2003年的2.7倍。
大连市振兴前后五年
空港旅客吞吐量增长比较
--空港大力推进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改造和军转民工作,航空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大连机场先后完成了二期扩建、老候机楼改造、停机坪扩建等工程,空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两岸直航大连至台湾航班正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四。振兴五年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185.8万人次,是振兴前五年的2.1倍,年均增长19.4%,比振兴前五年高9.2个百分点。2008年空港旅客吞吐量820.5万人次,是2003年的2.4倍,增长12.7%。
--集疏运体系五年来,通过大力加强以口岸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和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了与港口相适应、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运输的能力和效率。通过建设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丹大与沈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土羊高速公路等,使大连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基本连接成网,直通主要港口码头,并与区域外东北、华北的高速公路网实现有效贯通。通过建设烟大火车轮渡、金窑铁路复线和开通铁路集装箱专列等,使大连由铁路端点转变成为连接东北和华北铁路的重要枢纽,提高了港口的集散能力。振兴五年,客货换算周转量年均增长28.5%,比振兴前五年高5.4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555.7亿吨公里,是2003年的3.5倍。
--口岸服务五年来,以提高口岸通关效能为主线,全面推进口岸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口岸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和封关运作,为港航企业创造了目前国内最优惠便捷的政策环境。由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港集团和世界最大物流商美国普洛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普洛斯-集发沈西物流工业园在沈阳铁西区正式开工,
将保税港区功能直接延伸到沈阳。大窑湾保税港区会同大连港集团与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大庆、穆棱等城市就合作建设内陆干港事宜签署合作协议,为保税港区政策功能继续向东北腹地延伸做好了准备。大连市政府、长春市政府、沈阳铁路局和大连港集团四方合作建设的长春内陆港正式运营,实现了海铁联运和陆港联动。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建成投用,为港航企业和口岸部门搭建了综合服务平台。大连港实施了联网报关、网上支付、快件申报、舱单联网等措施,检验检疫部门的"出口直通式"电子报检系统覆盖率达到100%。海关在开通14对"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现场的基础上,增开沈阳、哈尔滨适用现场,通过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启用"现场业务一体化处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大连口岸全部实行"5+1天"工作制,对进出口货物报验报关、查验放行提供每周6天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口岸综合效能。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