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The Global Financial & Shipping Double-Center Index, GDCI)是对世界上现有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全球竞争力强弱的考核和评价。因它诞生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媒体称之为"中国指数",但在更多场合下,它被亲切地称为"上海指数",尤其是"浦东指数"。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是指同时兼具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特定城市(区域)。其中国际金融包括证券、期货、银行、保险、基金、金融服务等业态;国际航运以海运为主,空运及陆运为辅,包括航运服务和航运实务。
"双域配置"是"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核心功能。所谓"双域配置",是指具有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领域中,对人才、资金、技术、原料、物资、产品等资源要素进行国内、国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优化的功能。
"双心自乘"是"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独特优势。所谓"双心自乘"是指双中心所在城市(区域)所具备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功能,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促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自乘增值效应(Self-multiplying effect)。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立足和依托所在城市及其核心地域载体,但同时代表所在国家与经济体参与全球竞争。对其全球竞争力的考评不仅要考察双中心自身的金融和航运能级,更应着眼于它对所在国家和区域经济体的贡献。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是指特定中心在国际金融与航运资源全球性优化配置中的竞争优势;是对当代国际金融航运中心模式创新的引领示范;是激励发展、面向未来的增长潜力。
"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编制的宗旨是:立足当代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运行态势,反映和揭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和发展,为各双中心城市的全球竞争力更上层楼提供一定的参考。
双中心竞争力指标的取舍和优选具有以下两项原则:核心功能与构成要件相结合,重在本体性;静态规模和动态发展相结合,重在成长性。
值得一提的是,指数的编制方法、评价路径和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努力体现"国际惯例、中国特色"。为了确保较高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指数编制中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均取自世界著名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与咨询机构所发布的公开资料。
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掌控全球经济主动权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的初级形态在世界现代史上早期已经出现,但经过工业化、后工业化及信息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才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种具备明晰界定和崭新理念的国际经济载体登上世界舞台。双中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天赋因素和社会条件。前者与航海航空区位尤其是临海港口条件相关;后者与特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布局决策相关。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格局重振过程中,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谁建成并拥有能级可观、影响巨大、功能创新的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谁就在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中握有更强的主动权。
本次考察和评价的对象包括:纽约(New York)、伦敦(London)、东京(Tokyo)、新加坡(Singapore)、上海(Shanghai)、香港(Hong Kong)、孟买(Bombay)、迪拜(Dubai)、汉堡(Hamburg)、悉尼(Sydney)、温哥华(Vancouver)、圣保罗(San Paolo)等12个双中心城市(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方面,2008年度上述12个双中心的股市市值(Domestic market capitalization)达21.3万亿美元,占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统计的同期全球股票市值总额32.5万亿美元的65.4%;实现股票交易(Total value of share trading)88.7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股票交易总额113.6万亿美元的78%;实现股市融资(New capital raised by shares)6437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股市融资总额9990亿美元的64.4%;其中实现新上市(IPO)1366.7亿美元,占同期全球IPO总额的77.1%等。在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面,2008年度上述双中心集装箱吞吐量(Container volume by ship)为1.2亿TEU,占同期全球总吞吐量的21.3%;而航运服务(Maritime Service),包括船务经纪与物流、船舶融资与交易(Ship loan, leasing & trading)、航运保险与仲裁( Marine hull premium & arbitration)等市场份额则占全球同期航运服务市场总额85%以上。由此可以认定:12个样本对考察和研究全球双中心的竞争态势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已经形成三个梯队
依照"全球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的编制宗旨和评价方法,以2008年度为基准,对上述12个双中心进行评测,得出的分值如下:纽约624.4分,伦敦553.9分,上海513.1分,东京487.8分,香港485.9分,新加坡484.2分,迪拜395.5分,悉尼387.1分,孟买372.3分,圣保罗364.5分,汉堡362.1分,温哥华353.6分。12个双中心平均分值为448.7分,最高与最低分值比为177%。
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分值(2008年)
从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竞争力指数分值测算结果来看,上述双中心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纽约。第二梯队:伦敦、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其中拟又可分为"前二后三"的组合。"前二"是伦敦和上海;伦敦的综合实力,上海的成长潜力上均处第二梯队之首位。"后三"是指东京、香港和新加坡;东京的资源配置能力、香港的国际化水准和新加坡的运营规范都非常亮丽,均处12个中心的前列。第三梯队:迪拜、悉尼、孟买、圣保罗、汉堡、温哥华。其中拟又可分为"新三原三"的组合。"新三"是指迪拜、孟买和圣保罗,主要来自世界发展中区域及"金砖四国"。"原三"是指悉尼、汉堡和温哥华,它们在近代世界经济史和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演变史上均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充满自信任重道远
上海是此次金融海啸中为数不多的"充满自信"的金融航运双中心之一。
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功抗击,来自人民币货币体系的安全和坚挺,也来自中国金融机构逆势飞扬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举世瞩目的出色表现,在一系列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越伦敦及其它国际领先双中心。如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213亿美元盈利位居全球银行之首,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盈利均超出英国最大的汇丰银行和巴克莱银行。据世界证券交易所协会统计,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达14253.5亿美元, 实现新上市融资(IPO)金额105.9亿美元;自2002年列入世界证券交易所协会统计的6年来,上海证交所市值增幅达465.1%, 相当于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值同期增幅103.7%的4.48倍。2008年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71万亿手,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成交量2.8亿手,成交金额28.8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64%。其中天然橡胶2008年全年成交量为9.28万亿元,套保交易量6.56万手/张,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东京及伦敦市场,位居世界第一。上期所的天然橡胶报价正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报价。国际航运领域,2008年上海港口(海港)吞吐总量、集装箱吞吐量、空港货运量分别达56144.4万吨、2798万TEU、263.3万吨,居世界第一、第二及第三之外,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发布的CCFI已经成为继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运价指数,被联合国贸发会海运年报作为权威数据引用。
这种自信还来自于上海双中心所展示的持续增长潜力。如上海期货交易在2002年-2008年间的中期增幅高达1152%,为伦敦同期增幅224%的5.14倍。此外,据国际咨询机构的评估,上海在智力资本、一流MBA等指标上接近伦敦;在体现"绿色新政"的城市废弃物处理、商务楼宇成本、办公成本弹性、外资新开项目及E-CBD等项指标上超过伦敦。
然而就总体而言,上海与纽约、伦敦之间的差距尚不容忽视。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还存在空缺,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还很弱小;在吸引外国企业来沪上市和全球跨境贷款领域也还是空白。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成效与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2008年上海的保险渗透率(3.3%)仅相当于纽约的1/3和伦敦的1/5。高端国际金融航运人才培育力度还不强。虽然上海航运吞吐量较高,但在航运服务领域,包括船务经纪、船舶分级与登记、船舶融资和租赁、海上保险、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方面均较落后。如2008年上海船舶保险业收入仅为0.97亿美元,尚不及伦敦的一个零头。作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之一,上海在国际金融和航运新规则的制订中还缺少应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上海双中心核心地域载体的新浦东尚任重道远。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