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融资为航运脱碳提速

发布者:金嘉晨发布时间:2021-11-18浏览次数:1129

  11月5日,在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专题论坛上,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交银租赁)董事长赵炯就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航运绿色融资等主题阐述了专业见解。


  航运业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历史上最为悠久和传统,赵炯认为,现代金融业的产生与航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金融可以满足航运企业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航运业与金融业之间互相渗透,有力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助力人类文明不断兴盛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欧洲传统航运融资银行遭受重创,而中资金融机构则看准了行业走势,持续加大对航运业的资产配置,弥补了欧美金融机构大规模退出船舶融资市场留下的空缺。截至2020年底,中资金融机构船舶融资存量规模约900亿美元,在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占比超过25%,其中中资租赁企业持有存量船舶资产665亿美元(见图)。2020年,中资租赁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美元流动性紧张、无法拜访客户和业务风险评估难度加大等困难,持续支持航运业的融资需求,全年投放资金147亿美元,在全球占比超过30%,成为世界船舶融资市场的中坚力量。


  赵炯表示,交银租赁作为中国船舶租赁业务快速发展的领导者和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度关注航运绿色融资的趋势。


  “波塞冬原则”倡导绿色融资


  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提出各方将加强对世界气候变化威胁的主动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减少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8年4月通过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即以2008年碳排放为基准,提出到2030年将航运业碳排放强度降低40%,205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70%(碳排放总量降低50%)的明确目标。


  金融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血液,赵炯表示,任何产业的提升都离不开金融支持,航运业的脱碳转型同样需要完善的配套融资机制。据世界银行有关报告预测,零碳燃料的广泛运用将为航运相关市场带来约1万亿美元的融资需求。


  在此背景下,2019年6月,由落基山研究所、全球海事论坛和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联合发起、11家银行(包括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DNB等,代表全球船舶融资总额的20%)作为首批实践者共同签署“波塞冬原则”行业框架。“波塞冬原则”是国际金融行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推行的首个准则,是评估和披露金融机构航运组合气候调整的全球框架,通过建立共同的基线,以定量评估和披露金融机构的贷款组合是否符合环保目标。该原则适用于贷方、相关出租人和包括出口信贷机构在内的财务担保人,他们将在内部决策、程序和标准中实施。


  在实践中,“波塞冬原则”成员银行将使用定量方法来评估其现有投资组合,并根据气候校准来评估未来的交易。 联合国机构的数据收集系统现在对所有5000GT及以上船舶都采取强制性原则,该系统将提供一个方便的标准度量。根据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则VI修正案,船旗国需要记录船舶运营商的船上燃料消耗数据以及所进行的运输工作。这些数据会被提供给船舶融资机构,支持相关机构能够计算其总体投资组合的一致性,并识别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落后项目。


  2020年12月发布的《波塞冬原则2020年度披露报告》显示,3家金融机构的船舶融资组合符合IMO的初始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12家银行的组合则不符合。尽管如此,“波塞冬原则”成员银行目前已发展至20家,约占全球船舶融资总额的1/3。


  2021年11月初,“波塞冬原则”主席迈克尔·帕克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航运零排放会议上表示,“波塞冬原则”或将在2022年初提高其碳减排目标。“波塞冬原则”建立之初遵循IMO设置的目标,但其新的碳减排目标将是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尽管还没有中资金融机构成为“波塞冬原则”的成员,但是从目前中国的政策导向来看,中资金融机构的跟进仅是时间问题。为推进碳减排进程,中国对绿色融资的支持力度颇大。据新华网消息,截至2020年底,中国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总额分别为1.8万亿美元和1250亿美元,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相关领域。


  新造船“绿色化”成效显著


  绿色船舶融资是航运业的未来趋势。赵炯特别提及2020年初,交银租赁联合壳牌石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家船厂订造12艘LNG与燃油双动力LR2型成品油轮,据悉这批新船订单涉及的融资总额高达46亿元。


  据了解,在“波塞冬原则”成员机构以及中资金融企业的努力下,全球新造船的“绿色化”特征显著。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成交船舶1394艘。其中,208艘选择加装清洁燃料驱动系统;12艘采纳一种便于在未来改装成可增加LNG驱动(LNG-ready,其中1艘也可改装为氨燃料驱动)的设计。进入2021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前10月全球共成交船舶1596艘。其中,373艘选择加装清洁燃料驱动系统;70艘采纳一种便于在未来改装成可增加清洁燃料驱动的设计。


  赵炯表示,欧洲银行在航运市场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也在逐步增加航运资产配置,而且更侧重于大型LNG与燃油双动力船舶项目等。


  这种趋势性变化的原因不仅在于绿色融资的易获得性,也在于融资成本的较大降低。6月,赫伯罗特在韩国大宇造船订造6艘LNG与燃油双动力2.35万TEU型船,总造价为9.94亿美元。数据显示,3月底赫伯罗特在债券市场融资3.53亿美元,票面利率仅为2.50%,到期日为2028年3月25日。5月下旬,塞斯潘在中国扬子江船业订造10艘LNG与燃油双动力7000TEU型船;6月初,塞斯潘分三次在债券市场融资4.50亿美元,票面利率在3.91%~4.26%,融资期限最长达15年。日本邮船在新造船市场订造数艘混合动力船舶后,也以超低利率拿到1.82亿美元债券融资。


  尽管如此,脱碳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航运业的脱碳转型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脱碳监管不明确、船舶燃料低碳发展路径尚不明晰、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加大了脱碳难度等。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在当前推动绿色航运的全球大浪潮下,随着脱碳目标和路径的明确,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下,航运业的脱碳进程有望提速,“绿色航运”前景可期。赵炯倡导金融机构顺应行业的绿色发展趋势,大力拓展“绿色航运”金融业务,不断创新融资产品,降低行业融资成本,支持航运业更快更好地满足全球绿色航运环保法规的要求。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